本文转自:嘉兴日报倍加网
■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仲明亮
【“微”故事】
一年一度的“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是嘉兴教育的特色品牌。
今年4月,第二十五届“南湖之春”活动旨在展示区域推进“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学教方式变革”的阶段性成果。活动期间,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工作者在小学科学、初中音乐等13个学科分会场陆续开展研训交流。
其中的初中科学专场在位于嘉兴经开区的嘉兴市长水实验学校举行倍加网,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5名初中科学老师围绕“技术、工程与物化”主题,带来了一堂堂精品展示课。自制密度计、矿泉水瓶巧变浮力秤、匠心阳台的设计与物化……展现了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嘉兴市长水实验学校老师沈园园的“桌面吸尘器的制作”一课,以“像工程师一样实践”为核心,通过制作桌面吸尘器,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相关学科概念解决问题,培养跨学科思维。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吸尘器。这些吸尘器不仅外观时尚,而且功能齐全,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也掌握了简单的机械原理和电路知识。”沈园园说,自制吸尘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让他们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深”改革】
除了初中科学专场,在本次“南湖之春”展示活动中,嘉兴经开区共有5节展示课、5个观点报告,比2024年的2节展示课、3个观点报告增加了一倍。在这背后,正是经开区教师教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经开区民生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倍加网,“南湖之春”展示活动,既是对全区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经开区积极践行“乐学优教”教育理念、努力打造“优学经开”教育品牌的集中展示。
近年来,经开区以“优学经开”品牌建设为目标,探索构建“区、校、社”一体化教研共同体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破解区域教研力量薄弱难题。
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专业智库。通过政府采购引进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专家,成立区教研指导中心,建立“专家智库+研训基地”模式。
激发学校潜能,强化基层支撑。选聘新一轮兼职教研员,覆盖中小学全学科,推动校际协作;设立区级研训基地,强化辐射引领作用;实施“名师高端班”工程,培养学科领军教师;实施新苗、新锐、新秀“三新”培养工程,为全区青年教师搭好专业成长平台。
优化管理机制,保障改革实效。区内多部门联合保障改革设计、监督与资金支持;优化教研员选聘机制和遴选标准,推行任期制管理。
去年,经开区各学科在嘉兴市级及以上课堂教学(优质课等)竞赛活动中,共有17项一等奖及以上、6项二等奖;在各学科的技能竞赛中,共有13项一等奖及以上、9项二等奖,均为历年来的最佳成绩。
全区目前共有正高级教师2人;培育省级教坛新秀5人、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8人。市、区级名优教师队伍持续扩容,已培养市、区级骨干教师300余人,其中区级教学能手89人、教育教学业务骨干教师102人、新苗教师94人,人才储备显著增强。
经开区内15所中小学校中已有8所荣获嘉兴市积极教育种子学校称号,数量居全市之首。2024年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普高上线率位居市本级首位,重点高中录取人数显著增长。
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经开区深化“乐学优教”区域教育理念、打造“优学经开”品牌影响力的信心和决心。
【“新”启示】
实施强师工程、加强教育合作、完善教研体系、落实五育并举……嘉兴经开区将编制行动方案倍加网,践行“乐学优教”教育理念,全面打响“优学经开”教育品牌,全力打造经开区教育发展新高地。
富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